雪泥鸿爪

显示标签为“隨想篇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隨想篇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

可怜的父亲

新加坡一位父亲和他刚遭裁退的次子因找工作的问题而起争执,这儿子一时想不开,把家人反锁在屋内,自己从走廊坠楼惨死,待民防人员把门撬开后,家人奔下楼,见儿子早已没了气息,父亲的情绪非常激动,抚尸痛哭,他挣开亲朋友的手,搭电梯到十楼,也一跃而下,当场惨死。

这宗家庭大悲剧为即将来临的父亲节添上难以磨灭的伤痕,谁也料到不到父亲对儿女的爱竟会如此惨烈。

父亲,一向来是被儿女所忽略的,一般上做儿女的总不会忘记母亲节,惟父亲节则没有那么重视,儿女们总以为钢铁一般的父亲,并不太需要嘘寒问暖,这强烈的形象让儿女们总以为爸爸是不容易受伤的男人。

就如我的朋友的儿子在吉隆坡的新屋入伙,儿子邀母亲前往同住,一住竟是大半年,而我这位当爸爸的朋友;则有意或无意被冷落在一旁,他酸溜溜地为父亲们直喊不值。我故意气气他说;谁叫他爱摆父亲的架子,不喜欢帮忙做家务,受欢迎的程度当然输给了他太太。

父亲也有一颗炽热的心,对儿女也有满怀的爱,可惜只是不会或轻易流露,更要命的是爱颜面,最后只有闷声不响,死撑。我有另外一位忘年的朋友,我曾陪他到亚庇买底裤及背心,问他为何不叫儿子或媳妇代劳?说明了就是放不下这要命的父亲尊严。

像前述陪儿子一起坠楼的父亲悲剧,如果,那一位失业的儿子了解父亲是关心他的,甚至可以赔上一条命来关心及爱他的,他还会一跃而下吗?唉...这一位可怜的父亲竟是用鲜血来证明他对儿子无私的关爱!

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

慎终追远---清明遥远的追思

我父母都已逝世了好多好多年,而我至今还会梦到他俩,很奇怪的是;有时在梦里我在奔丧,回到家时见到大厅中摆放一副棺材,我会问梦里的父亲(或是母亲,总有一人很健康的活着);“是谁去世了”;我梦里的父亲(或是母亲)总是挥手一指,而我俯首一望,赫然见到母亲(或父亲)安祥地躺在棺材里,在梦境里,我总是梦到他们俩是其中一人还活着而另一人已离世。

我很早就在外乡升学,除了放假会回家住久些日子,其他日子回乡总是匆匆忙忙,然后,渐行渐远,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少,跟父母相聚的日子也渐少。年轻时不懂得珍惜这些日子,现在为时已晚,只有在午夜梦回时,似乎还可以听到他们的叮咛及嘘寒问暖,换言之,我会做这么奇怪的梦,很可能是在我的潜意识中;我很难或不接受他们的离去,总希望他们还活着,在现实世界,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,只有在梦境中,我的潜意识就能”编织”这个希望。

细雨纷飞的清明节到来,再次挑动“树欲静而风不息,子欲养而亲不在”的痛,我在遥远的沙巴遥祭远逝的双亲,祝福他俩好好安息,也希望他们安心,我们都过得好好的。(母亲在临终前跟我谈了好多好多,她一直放心不下家中的大大小小)。

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

悼念慎芝(邱雪梅)女士------(最后一夜)

歌名:最后一夜
(作曲:陈志远, 编曲:陈志远,监制:吴楚楚, 填词:慎芝 )
踩不完恼人舞步 喝不尽醉人醇酒
良夜有谁为我留 耳边语轻柔
走不完红男绿女 看不尽人海沉浮
往事有谁为我诉 空对华灯愁
我也曾陶醉在两情相悦  像飞舞中的彩蝶
我也曾心碎于黯然离别  哭倒在露湿台阶
红灯将灭酒也醒  此刻该向它告别
曲终人散回头一瞥  嗯......最后一夜




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,就被深深吸引住,可以深深感受到这首歌里的伤痛,再加上歌曲诠释者蔡琴的吟唱,完全呈现出繁华落尽的感伤、无奈及不舍,更是令人不禁为之感伤。

多年后才获知慎芝女士在填写这首歌时是字字血泪,她用字遣词都是描绘她坎坷、沧桑、变化无常的人生经历,因为在她填写这歌词(1984年)的时刻,正是她先后遭受丧夫、失子之痛的时刻(注:1982年她的独生子关后希在学校突然昏迷,不治逝世,享年15岁,1983年,她的丈夫关华石遽然逝世),这是她蒙受惨重打击;万念俱灰的人生之最低潮,因此,她将她内心的悲痛,全溶入刻骨铭心的字里行间,慎芝女士歌里的“哭倒在露湿台阶”是她当时真正的写照,这首歌也寓意着她在哀吟自己悲剧般的人生,分不清是慎芝女士写歌词,还是歌词在写她。

慎芝女士曾写下这么一段话:“在我坚强、光亮的外表下,有着人们见不到的另一个我,我胸膛内,是一颗血肉与泪珠揉捏而成的,伤痕累累的心……”

1988年3月19日,慎芝女士因高血压药物不适应,引发心脏病而病逝,享年60岁。

后注:
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晓慎芝女士,所以我顺此简介她的生平以表追思:
慎芝女士原名邱雪梅,广东梅县人(客家人),从小对歌唱就有“近乎痴迷的热爱”,这使她放弃了会计工作,投身广播事业,从“意难忘”开始到“各自辛酸”,三十年来,慎芝共写了一千零九十首歌。最高纪录,每天要写五、六首。这些歌记录下她的欢愉痛苦与挣扎成长,她的慎言执着和她对生命的热爱。

婚后夫妻一起制作《群星会》,有声有色地进行了十五年。其间二人共尝艰苦,也共享成果。慎芝女士像慈母一样,悉心照顾,让艺人得以逐渐崭露头角。像谢雷、青山、姚苏蓉、邓丽君等都是从《群星会》节目脱颖而出。

六十年代,慎芝女士的作品初绽锋芒,她写下“意难忘”、“苦酒满杯”、“情人的黄衬衫”、“春风野草”、“蓝色的梦”、“我在你左右”、“飞快车小姐”、“静静的湖水”等多首叫好又叫座的佳作。七十年代,她的文采益臻洗炼,这段期间的佳作包括:“濛濛细雨忆当年”、“雨中徘徊”、“千言万语”、“喝采”、“船”、“夜空”、“追梦”、“榕树下”、“泪的小花”、“天涯芳草”、“星夜的离别”、“爱我在今宵”等,句句都深藏着成熟的感情。

在爱子、先生相继离她而去后,嚐尽人间辛酸,看破生死离别的慎芝女士此时写出“最后一夜”(获得1984年金马奖)、“拥有、失落”、“今夕何夕”、“还君明珠”、“玫瑰人生”(获得1987年金嗓奖)、“不让你有半点愁”、“各自辛酸”。

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

悼念风雨兼程的大树

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这棵吧巴中学后山的的大树?当年打算兴建新教室大楼时,这棵树就难逃被砍伐的厄运。
当年,林文德董事长跟我谈到,兴建新教室大楼时要把大树砍伐,我听了,心里有些不舍,毕竟这大树是廿八年来陪伴着我,虽然它不言不语,静静地,傲然俯望着吧中, 但是,我已把它当作我的老朋友。
   每当夕阳晚照时,它挺拔高大的身影,如顶天立地的守护神似的,仿佛在告诉大家;“别怕,一切有我在撑着!”
  我用数码相机把它的“遗容”留着,让它可以在数码的世界里“英魂长存”。

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

我的狗死了


上周六,我的狗死了。
我的狗波比陪我渡过整十年的日子,对于它的离去,心中虽不舍,但却无可奈何。
对波比我心里有一份愧疚,因为,我给予它的自由太少了。
自从迁入新宿舍,我很少放波比出笼跑动,大部份的时间都是让它呆在那个大狗笼里,只有周末或周日清晨我才会让它出来跑跑。
吧巴中学的新宿舍离公路太近,我不太放心波比靠近公路,平时很多学生在宿舍,我不让淘气的波比去捣乱学生们的衣物,因此,很无奈地把波比关在狗笼内。
我知晓波比不喜欢被关在笼里,每当我回到宿舍时,它总是站在狗笼里,用它幽怨的眼神望着我,轻轻地摇摆尾巴,殷切地期望我放它出来,我常佯装看不透它的心思,一次又一次让它伤心失望。
最近,波比的食欲大减,我察觉它病了,于是骗它吃药,不过情况并没改善。我心里明白它已老了,在世的日子无多。
波比很精灵,当我抚摸它时,它柔顺地望着我,似乎它也已知道它将跟我诀别了 。
上周六,凌晨波比长长地吠了两声,我被波比的吠声吵醒,急忙开门一看,发觉它已倒卧且毫无生息,我轻抚它微温的身体,心里慽然并默默地祝它好好安息。
  我把波比埋在我宿舍旁的小空地,希望藉此它可以继续陪在我身旁。看来,我会隔好一阵子才会再养另一只狗了。